《衡山医院》的故事背景落在1930年代上海。出身贫苦的马天明不慎卷入一桩灭门惨案,逃亡中他意外顶替了留洋医生蔡里昆的身份藏身于衡山医院。那里,受伤的红色商人朱天德,对红色资金虎视眈眈的军统、中统、日本军部、上海青帮等各方势力,以及被冒名的蔡里昆本人也先后入驻。
结局“预知”的信仰礼赞中,需要更多“叛逆”思维
《叛逆者》的导演周游表示:“没有任何人推着林楠笙加入共产党。当观众看到他在思辨中的经历与挣扎,看到他想追寻报国之路却屡屡遭受信念的坍塌,看到他一路走来遇见的人和事,才会真正相信他宣誓后的忠诚度。”
让人玩味的是,《叛逆者》开播之初,也曾陷入观众质疑,“剧情线虽扎实,套路也存在”。该剧开局不久就将各角色的底牌和盘托出:顾慎言是潜伏多年的共产党资深特工,朱怡贞在银行家千金小姐的身份下也是共产主义战士。爱国的情感与爱情的魅力似乎预示着,男主角林楠笙将被中共地下党员策反。但随着剧情推进,观众发现,原以为会替“邮差”当替死鬼的“摸鱼王”,一路苟延残喘活到了结局;原以为会被策反的林楠笙也没如人预期那般,因爱情而选择立场。在他万念俱灰时,是收音机里传出的延安广播为他带来新希望,谁都没料到,毛泽东《论持久战》才是撼动林楠笙的最重要一击,令他决心弃暗投明走上共产主义道路。
“谍战+”风生水起的创新中,亟待回归谍战的核心命题
以剧情走势来研判,《衡山医院》的主线一目了然——小人物成长。被推入绝境后,马天明与真正的蔡里昆相遇,在这位中共地下党员的潜移默化中、在家国情怀的感召下,他将从原本只计个人得失的市井小民,蜕变成投身民族大义的战士。作为一种类型模式,对信仰的礼赞既是谍战剧的题中应有之义,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可“预知”的结局。哪部作品能在“预知”的空间里打开更多未知,它就能吸引观众一路追随。目前来看,马天明暂时跑不赢观众的预判。